發表文章

科學中文化_先別說這個了,你有聽過LGBT嗎?

人類短暫的同理心真的可以因為跟有這樣背景的人接觸,而長期影響觀感嗎?換句話說,在各種社會接受度的對立議題上,究竟要怎麼樣的經驗才能改變一個人的觀點呢?拿同性戀的接受度來說,時有耳聞原本對同性戀抱持非常負面態度的人,因為家族中或是好友中有人出櫃了,而完全改觀的。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有第一手親朋好友出櫃的經驗的,那到底我們要怎麼解釋過去十年來人們對同性戀支持度有這麼大的改變呢?還是說,短暫地接觸就可以產生這樣的說服效果呢?如果是這樣,是否一定要跟當事人接觸才會產生同理心呢?對許多當下激烈衝突的議題,同性戀,變性者,墮胎等等,,不僅是社會心理學家會好奇人們怎麼改變對這些議題的負面態度,許多社會運動者也更想知道怎麼更有效率地說服大眾。

生物科技,你的名字是利益衝突

浩鼎延燒至今真是令人傷心,這篇文章原本只發在FB上,但是基於分散風險原則還是也放在這好了,儼然一副還會有人在乎的樣子。 這篇文章原本寫的目的僅在說明生物科技跟利益衝突不可分離的現實面。其他道德法律問題許多網路名嘴才是專家,我就不便評論了(反之不然的樣子)。

Boston半日遊咖啡店短評

去開了個FASEB的會而又遊了Boston半天~

科學中文化_從前我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個好人(不想看聯合中時)

亂評 Exposure to ideologically diverse news and opinion on Facebook Eytan Bakshy , Solomon Messing , & Lada A. Adamic 這期的Science刊出了由Facebook 的data analyst in-house分析FB使用者政治傾向的研究,分析究竟在美國一千萬名的FB使用者,是否會因為使用FB,而被FB的針對使用者行為而投其所好的社群演算法(social algorithum),而使使用者因為常點選偏自由派或保守派的政治相關訊息新聞,盡而更常在個人網頁上看到這類投其所好的訊息新聞,讓使用者以為整個社群的政治傾向都偏好如此,造成所謂Filter bubble的效應。

科學中文化_我基因中有你,你基因中有我,這是我們的~~選擇

”其實人類已經吃轉殖不同生物基因的GMO幾千年了“ The genome of cultivated sweet potato contains Agrobacterium T-DNAs with expressed genes: An example of a naturally transgenic food crop   讀書心得   (從FB備份)  

再見了,曇花一現的 Front Cafe

半年前任何人問我舊金山咖啡的頂點,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的學校旁邊的 Front Cafe, 不論是地點、風味、風格、吧檯手, 一切都沒甚麼好說, 雖然很有coffee-snob的精神, 不過兩年前才開的Front是在品質上絕對堅持到令人接受其傲慢的一間店。

Blue Bottle cardboard box iced coffee 早知他鄉遇故知,不如當初不要見

圖片
去年美國咖啡界的大事件, 絕對不會少了 Blue Bottle Coffee又收到了美金兩千五百多萬的投資, 加上2012年拿到的兩千萬美金投資, Blue Bottle儼然也被開始稱做精品咖啡界的Starbucks/Apple/Facebook...等等, 總之就是精品咖啡界美國夢的最佳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