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中文化_先別說這個了,你有聽過LGBT嗎?
人類短暫的同理心真的可以因為跟有這樣背景的人接觸,而長期影響觀感嗎?換句話說,在各種社會接受度的對立議題上,究竟要怎麼樣的經驗才能改變一個人的觀點呢?拿同性戀的接受度來說,時有耳聞原本對同性戀抱持非常負面態度的人,因為家族中或是好友中有人出櫃了,而完全改觀的。但是畢竟不是人人都有第一手親朋好友出櫃的經驗的,那到底我們要怎麼解釋過去十年來人們對同性戀支持度有這麼大的改變呢?還是說,短暫地接觸就可以產生這樣的說服效果呢?如果是這樣,是否一定要跟當事人接觸才會產生同理心呢?對許多當下激烈衝突的議題,同性戀,變性者,墮胎等等,,不僅是社會心理學家會好奇人們怎麼改變對這些議題的負面態度,許多社會運動者也更想知道怎麼更有效率地說服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