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曇花一現的 Front Cafe
半年前任何人問我舊金山咖啡的頂點,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的學校旁邊的 Front Cafe,
不論是地點、風味、風格、吧檯手,
一切都沒甚麼好說,
雖然很有coffee-snob的精神,
不過兩年前才開的Front是在品質上絕對堅持到令人接受其傲慢的一間店。
真的要說Front的咖啡風味我不能形容,
畢竟一週至少去個三四次每次都喝不同咖啡。
不管是手沖還是espresso還是espresso+5oz/8oz milk
(在舊金山還敢這麼堅持不用Cappuccino/Latte名稱,真snob也!)
水準都非常之高,
剛開時沒有吧檯手還常把做不滿意的espresso當眾倒掉
(我反正是要加5oz milk的啊~)。
不過說到Cold-brew我就記憶深刻,
一慣地使用Ethiopia豆粗刻度1:10水浸泡18小時以上,
用nitrous+kegerator加到有超大手切冰塊的Mason jar中,
隨使用的豆子不同,
有時候是充滿莓果香味的日曬狂野風,
有時是像新鮮柳橙汁的水洗水果香味,
沒甚麼比這個更好的舊金山一二月華氏80度炎熱冬天解渴良方了。
不過一切都在四個月前變調了,
從台灣回來之後突然發現過去熟悉的吧檯手都換了。
當然咖啡這行人總是來來去去,
新的面孔也不是甚麼意外,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咖啡品質直線下降的噩夢,
沒有味道而且總是過熱的espresso+milk,
充滿消毒水味道的冰塊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cold-brew,
我實在是喝不下去了。
與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原本就是把Front當興趣、
在辦公室前門順手開的員工咖啡店在開的老闆,
悄悄把後面的公司賣給Google而搬了,
然後創始的烘豆手決心搬回北卡,
幾個長期的當家吧檯手也閃人了,
而新接手的經營團隊顯然沒有必要把咖啡風味放在第一順位,
或許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院的neighborhood吃著前人建立的老本就好了。
我是不會再去Front了,
這個開幕短短兩年多的神奇街角咖啡店,
大概就只能像曇花一樣留在我的回憶裡了吧。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我的學校旁邊的 Front Cafe,
不論是地點、風味、風格、吧檯手,
一切都沒甚麼好說,
雖然很有coffee-snob的精神,
不過兩年前才開的Front是在品質上絕對堅持到令人接受其傲慢的一間店。
真的要說Front的咖啡風味我不能形容,
畢竟一週至少去個三四次每次都喝不同咖啡。
不管是手沖還是espresso還是espresso+5oz/8oz milk
(在舊金山還敢這麼堅持不用Cappuccino/Latte名稱,真snob也!)
水準都非常之高,
剛開時沒有吧檯手還常把做不滿意的espresso當眾倒掉
(我反正是要加5oz milk的啊~)。
不過說到Cold-brew我就記憶深刻,
一慣地使用Ethiopia豆粗刻度1:10水浸泡18小時以上,
用nitrous+kegerator加到有超大手切冰塊的Mason jar中,
隨使用的豆子不同,
有時候是充滿莓果香味的日曬狂野風,
有時是像新鮮柳橙汁的水洗水果香味,
沒甚麼比這個更好的舊金山一二月華氏80度炎熱冬天解渴良方了。
不過一切都在四個月前變調了,
從台灣回來之後突然發現過去熟悉的吧檯手都換了。
當然咖啡這行人總是來來去去,
新的面孔也不是甚麼意外,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咖啡品質直線下降的噩夢,
沒有味道而且總是過熱的espresso+milk,
充滿消毒水味道的冰塊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cold-brew,
我實在是喝不下去了。
與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原本就是把Front當興趣、
在辦公室前門順手開的員工咖啡店在開的老闆,
悄悄把後面的公司賣給Google而搬了,
然後創始的烘豆手決心搬回北卡,
幾個長期的當家吧檯手也閃人了,
而新接手的經營團隊顯然沒有必要把咖啡風味放在第一順位,
或許在這個前不著村後不著院的neighborhood吃著前人建立的老本就好了。
我是不會再去Front了,
這個開幕短短兩年多的神奇街角咖啡店,
大概就只能像曇花一樣留在我的回憶裡了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