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你的名字是利益衝突

浩鼎延燒至今真是令人傷心,這篇文章原本只發在FB上,但是基於分散風險原則還是也放在這好了,儼然一副還會有人在乎的樣子。 這篇文章原本寫的目的僅在說明生物科技跟利益衝突不可分離的現實面。其他道德法律問題許多網路名嘴才是專家,我就不便評論了(反之不然的樣子)。




其實我也曾經覺得要當學術界研究者又想要做biotech根本矛盾,學術界幹麼去淌這淌貪婪的混水,就讓產業界去做就好啦。不過算算也在biotech的誕生地待了快六年了,每天大家都industry來industry去的,似乎我也有了點不同的看法。先說結論,這就是一體的兩面而已,怕熱就不要進廚房。

先從產業結構的利益衝突講,biotech是個詭異的產業,雖然其他高科技產業也是有很多產學合作,但是我私心認為沒有一個產業可以比biotech更仰賴學術界。為什麼?單純因為我們對生物的組成認知仍然幾近零,基本上要找到一個新的藥物目標,從最初的發現到完整的研究到最後有藥物雛形的過程,根本就是比讓發射完的火箭重新著陸還難(是的,一般說來臨床試驗第一期開始到第三期完成的新藥成功率不到1%,這些試驗的計價是以一億美元為單位的)。這樣的情況下,以盈利為目標的企業怎麼可能有能力每天付幾萬人薪水去做這些前端失敗率極高的發現工作呢?當然還是要靠這個學科源源不絕的便宜研究生跟博士後來當砲灰啊,而且好死不死這些便宜人力真是有時就是有源源不絕的創意。所以即便是有自己研究部門的公司,最後還是會要仰賴學術界許多天外飛來一筆的意外研究發現,更遑論大部份最聰明的腦袋還是待在學術界自在(書呆子跟陌生人講話都不敢了還敢去做生意啊)。這當然是一個共生的結構,許多生醫研究者終其一生也是希望研究不是關在象牙塔的塔頂一樣,而是可以造福人群治療疾病的,但是這個產業特性幾乎不允許非營利的新藥開發,因為太多know-how跟臨床規範了,更遑論極低的新藥開發成功率,非營利機構做新藥的真是當慈善事業在做。這又回到這個產業的特性了,既需要基礎研究,又需要臨床研究,最後更需要產業開發,環環相扣,必然很多糾結。最後的結果就是利益衝突啊,一邊是營利組織,一邊美其名是非營利組織,甚至是拿了很多納稅人的錢,左右都不是為難了自己~但是能怎麼辦,頂多現在能做的就是研究者的論文發表務必要揭露其產業的利益衝突關係吧。

到了第二個利益衝突,就是為什麼研究者總之要參一股。這是一個高度仰賴專業的領域,甚至是到了沒有PhD就給我閉嘴乖乖付錢的地步,為什麼咧?說穿了還不就是因為生物組成太複雜我們認識又太少,太多東西可以專精了,奇貨可居的結果就是要贏的一個研究者的芳心,一定要靠錢原本的句子只是要用東成西就的梗搞笑卻辭不達意,匠氣!)結果往往就是研究者自己能先看到可能的應用方向。但是要投資研究者前,除非願意重金挖角,大部份公司也是寧可付個授權金就好,更別說資金浮濫的當下,不專業投資者多得是錢撒。對許多研究者來說,也是待在學術界自由得多。重點是如果是新創公司,在這個把失敗當做開水每天喝5650cc在喝的生醫領域,前期唯一會相信這個新藥新技術會有機會的,除了研究者本身怎麼可能還有別人,如果研究者都沒有新創公司股份那才是真的可疑。名義老闆的學術機構也樂得分到一杯羹,在這個少子化苦哈哈的年代,高等學術機構不是做慈善事業的(Bernie Sanders吃屎),金雞母教授生的金蛋學校大概先抽走五成以上,資本主義的現實至此展露無遺。除此之外,有什麼人願意不計利害關係每年花幾千億美金開發新藥嗎?還是一有產業關係就要研究者辭職嗎?難不成研究者不就是對這個新藥研發最有資格發言的人嗎?除了詳實揭露利益衝突外難不成要斬雞頭發誓嗎?除了像其他公開上市公司對利害關係人股票買賣限制時間點,要求詳實申報外,我也想不太到其他有意義的規範卻又不會嚇走對產業發展有興趣的研究者的規定了。 Gordon Gekko said ”Greed is good”,是真的!

最後要講到很哲學的利益衝突了,當代生醫研究扮演的大概像就是十六世紀天文物理日心說,十九世紀尿素第一次被有機化學合成一樣,不管是宗教上的,還是靈魂上,都在挑戰並顛覆了人類對世界的傳統道德認知。生醫研究尤其需要走在這個道德的灰色地帶,人體實驗,動物實驗,基因工程,胚胎幹細胞一堆有的沒的,新藥開發要進行許多充滿不確定性的動物跟人體臨床試驗,許多的動物跟人體實驗的結果只是證明大部份的新藥都是沒用的,事後諸葛來看當然這些動物甚至人是不用犧牲,但是這就是我們人類對生物認知的現狀。在未知的試驗中,希望同時更了解生物運作又開發新藥救人,又不得不仰賴許多生命的犧牲,怎麼可能沒有利益衝突呢?

說真的,如果是我,真的不敢在這種時間點買賣股票啦,不過我更懷疑成年美國人會乖乖聽從父母的話咧。當然,我也不敢打包票翁院長或他女兒到底有沒有真的內線交易,我由衷地希望沒有,也不是因為我跟他吃過飯還是用過他們的chemical hood一個月什麼的,只是因為我仍希望相信科學研究者一點點的人性光輝而已,沒有了這個,我們真的什麼都做得出來,就像STAP cell一樣。

如果今天翁院長的女兒在浩鼎解盲前沒有賣股,你是否仍完全不能接受他或他的成年子女甚至更遠的家族成員有任何一點浩鼎的關係呢?如果不行的話,biotech這個挑戰當代人類道德灰色地帶底線的產業真的不適合你,只是誰知盤中藥,粒粒皆衝突呢。

噢,對了,要揭露利益衝突,我那張還是被套牢,真傷心 T_T~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Road Trip_20120906-7, 咖啡沙漠, Iowa & Nebraska

On reading - 百年孤寂 & 天方夜譚